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13:56:39  浏览:98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

粤府令第168号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已经2012年3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9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管理机构经济管理权限的行使,保障合作区建设和管理,促进合作区科学发展,根据《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佛山市顺德区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的决定》、《广东省行政复议工作规定》等规定,结合合作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合作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和清远市人民政府在英德市设立,并建立由佛山市顺德区为主导的管理体制。

  合作区设立管理机构,在合作区管辖区域内行使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对合作区的经济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三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行使依法授权或者委托(以下统称调整)的经济管理权限。

  除经济管理权限以外的其他权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实施。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合作区经济建设工作协调机制,负责指导和协调合作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机制体制问题和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 清远市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建立合作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对涉及合作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事项进行沟通、协商,统筹解决合作区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经过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重大事项,可以报请省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六条 清远市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英德市人民政府和合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合作区经济建设和管理的需要,研究提出需要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持的事项,由合作区管理机构报送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权限范围内予以支持。

  第七条 清远市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英德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根据合作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将相关经济管理权限调整由合作区管理机构行使。

  第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部门行使,但未具体明确分级管理权限的经济管理权限,由合作区管理机构直接行使,但需由上级行政机关统一协调管理的事项除外。

  第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地级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行使的经济管理权限,可以委托合作区管理机构行使。

  第十条 原须经清远市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或者其部门审批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已经由清远市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调整由合作区管理机构审核的,合作区管理机构可以直接报省人民政府或者其部门审批,同时报清远市人民政府和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或者其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行使经济管理权限的具体事项目录,经合作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通过后,由合作区管理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根据合作区改革发展的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将部分经济管理权限调整由合作区管理机构行使,具体程序按照《广东省县镇事权改革若干规定(试行)》执行。

  第十三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依法规范经济管理权限的行使。

  合作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简化程序,推行行政人员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承诺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理期限。

  第十四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行使经济管理权限的程序制度,明确经济管理事项、办理依据、申请条件、办理程序与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及监督办法,并在办公场所及政务网上公示。

  合作区管理机构应当明确各工作机构的岗位职责,并对外公布。

  第十五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作出重大决策应当依法实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不符合本条规定和其他法定程序的,不得作出决策。

  第十六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可以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合作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在合作区管辖区域内实施。

  第十八条 合作区应当做好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配套,注重软环境打造,为进驻合作区的投资者及企业员工等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十九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产业发展政策,及时收集和发布合作区的投资、招商项目和用地等信息,为进驻合作区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二十条 清远市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英德市人民政府和合作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扶持合作区发展的政策,支持进驻合作区的企业发展。

  第二十一条 调整由合作区管理机构行使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及调整由合作区管理机构直接报省人民政府或者其部门审批的经济管理权限,省人民政府、清远市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或者其部门应当履行指导、协调职责。

  第二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作区管理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合作区设立行政复议接收窗口,方便合作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

  委托合作区管理机构行使经济管理权限的,按照法定程序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必要时可以对本规定的实施情况进行立法后评估,对其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跟踪调查、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估报告的落实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第二十四条 清远市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英德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未按照本规定调整相关经济管理权限的,由省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五条 合作区管理机构未按照本规定依法行使经济管理权限的,由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合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未按照本规定依法行使经济管理权限,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合作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受理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申报材料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受理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申报材料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证管办(证监会):
为进一步做好历史遗留问题企业上市审核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地可以开始安排本地剩余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上市申报工作。从发文之日起,我会发行部正式受理企业的申报材料,审查工作按企业上报材料的时间顺序进行。
二、申报材料必备文件
1.省级(含原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同意企业申报材料报中国证监会审批的文件;
2.国家体改委同意进行股份制企业试点的批复文件;
3.批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文件;
4.批准股票公开发行的文件;
5.原企业或发起人的营业执照;
6.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7.股东大会同意股票上市的决议;
8.上市申请报告;
9.公司章程;
10.股东大会批准公司章程的决议;
11.上市公告书;
附件:(1)审计报告,
(2)资产评估报告,
(3)资产评估结果确认文件,
(4)验资报告,
(5)盈利预测审阅报告,
(6)法律意见书,
(7)律师工作报告。
12.历次发行招股文件;
13.历次同意股票公开发行的股东大会决议;
14.历次募集资金运用情况说明;
15.历年发放股利情况;
16.股票托管情况报告;
17.地方证管办(证监会)关于股票托管情况的确认文件;
18.上市推荐人出具的上市推荐书;
19.上市推荐协议;
20.各中介机构的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21.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他文件。
三、对上报材料的要求
1.公司申报材料仅限于上述所列各项文件,其格式参照《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报送材料的标准格式》制作;
2.公司拟申请上市的总股本和个人股数额与国家体改委确认数额不一致的,我会不予受理;
3.企业1990年以后配股及增发的个人股部分需占用新股额度或家数,对这类企业需提交地方政府同意下达额度或家数的文件。
四、各地要切实抓好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上市规范工作,在材料审查上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对不符合规范要求和上市条件的企业我会将不予通过上市。



1997年4月22日

劳动部关于印发《矿山工业卫生监察工作(1998-200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印发《矿山工业卫生监察工作(1998-200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副省级省会城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
为了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搞好矿山工业卫生监察工作,督促矿山企业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保护职工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劳动部《关于“九五”期间安全生产规划的建议》(劳部发〔1996〕144号),我们制定了《矿山工业卫生监察工作(1998-2000
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矿山工业卫生监察工作(1998-2000年)实施方案
采矿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20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95%以上的县都有采矿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各类矿山企业约26万家,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
建国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劳动、卫生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矿山企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矿山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矿山工业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矿山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矿山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其它方面原因,我国矿山工业卫生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矿山工业卫生相应的法规不健全,相应政策不配套;矿山安全卫生监察体系不完善,与我国矿山现状及监察工作任务极不相适应;职业危害防治和管理的制约、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对造成重大职业危害的事件查处不及时、不严肃,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矿山企业安全卫生资金投入不足,对职业危害治理不力;一些企业存在着忽视职工健康的短期行为,一些矿山企业招收农民工在恶劣条件下作业,把职业危害向农民工转移,把职业病人推向社会,
推向地方政府;一些职业病,如尘肺病,由于症状显现缓慢,未能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的应有重视,安全卫生责任制不落实;矿山工业卫生及职业危害防治的科学研究水平较低,特别是应用水平更低。
根据卫生部1996年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报告发病情况通报,我国矿山的职业危害相当严重,职业病发病率是相当高的。采矿行业由于生产过程复杂,作业环境情况多变,有大量的矽尘、煤尘,还有一氧化碳、氮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不良
条件导致严重的职业危害。特别是尘肺病,截至1996年底我国累计尘肺病患者537415例,尚存活患者412550例。1996年度确诊的新病例11065例,其中44.1%为煤工尘肺(4882例),矽肺38.9%(4306例),其他类为17%。
要解决上述问题,扭转矿山工业卫生的被动局面,必须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并分步实施。为此,根据劳动部《关于“九五”期间安全生产规划的建议》,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矿山工业卫生监察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也要管职业危害”的原则,在“九五”期间的后三年内,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强矿山工业卫生的宣传、科研、
危害防治和监察等项工作,把粉尘危害防治做为重点,同时兼顾治理噪声等其它职业危害,最大限度地遏制矿山粉尘及其它职业危害,使矿山尘肺等职业病新增病例有所下降。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宣传贯彻《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矿山工业卫生的法规标准体系。
——制定“矿山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分级标准”和“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技术标准”等五项国家标准;
——制定“矿山粉尘危害评价与治理办法”,“矿山职业危害个体防护规定”等规章;
——商有关部门研究制订“矿山防尘设施的鉴定制度”。
2.矿山工业卫生监督检查。
加强矿山建设工程“三同时”,凡是不符合工业卫生标准和规程规定的矿山建设工程不能投入使用;
——切实做好对矿山劳动条件的监督检查,每年劳动部门或会同其他部门至少组织一次检查;
——抓好“粉尘危害评价治理与监察”示范工程,重点产矿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有一个示范工程,推动各地进行尘害治理;
——对矿长(经理)和接尘人员的工业卫生培训情况进行抽查:
到2000年对矿长(经理)培训情况的抽查率达30%以上,对矿山接尘工作人员培训情况的抽查率达15%以上;
——检查矿山接尘工作人员个体防护情况,到2000年抽查率达30%以上;
——加强对矿山防尘措施和设施的使用管理的监察。
3.粉尘监测与治理。
——推行多种方式的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开展危害程度分级;
——在全国实现矿山呼吸性粉尘检测检验单位合理布局,开展呼吸性粉尘检测单位资格认证;到2000年,检验员100%持证上岗;
——通过治理,提高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矿山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合格率。
4.培训和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矿山工业卫生宣传工作,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规范矿山工业卫生培训工作,组织编写《矿山尘害防治知识手册》及其它有关培训教材;
——各级矿山安全卫生监察机构配有经过培训的能胜任矿山工业卫生监察工作的监察员。
5.科研。以矿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学会、协会为依托,开展矿山尘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二、主要工作
(一)宣传和培训工作
大力加强矿山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特别是矿山企业领导的安全卫生观念,正确把握党和政府对防治职业危害的政策、法规和规定,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也要管职业危害”的思想,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遵章守纪的意识,重视矿山职业危害的防治。
1.利用每年开展的“安全生产周”活动,加强矿山工业卫生的宣传。
2.组织制作《矿山尘害防治》录相片,做为对全国矿长(经理)和接尘人员进行培训的参考教材。
3.组织编写《矿山尘害防治知识手册》,内容包括国家有关尘害防治的法规,各级管理人员和接尘人员对尘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权利义务,有关粉尘危害其防治的基本知识。该手册做为各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和矿山企业对矿长(经理)和接尘人员培训的重要教材。
4.加强矿山安全监察人员关于矿山工业卫生的业务培训。每年组织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员培训班,组织矿山呼吸性粉尘防治技术研讨和国际呼吸性粉尘检测与监察技术培训等活动,努力提高各级劳动部门矿山监察人员的业务水平。三年内使各级矿山安全卫生监察机构都配有经过培训能
胜任矿山工业卫生监察工作的监察员。
(二)监察工作
保障广大矿工的安全和健康是劳动部门安全卫生监察的根本目的。劳动部门做为《矿山安全法》的执法部门,对矿山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和防治职业危害负有重要的监察职责;国务院在《尘肺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劳动部门负责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标准的监测”。当前,亟待加强对
矿山职业危害特别是粉尘危害的监测、防治工程及措施的监督。各级劳动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充实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力量,增加监察经费;另一方面也要尽职尽责,依法行政,在工作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今后三年内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推行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和危害程度分级,健全呼吸性粉尘检测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出“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呼吸性岩尘危害分级办法”,“呼吸性煤尘危害分级办法”(以上两个危害分级办法内容包括对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和呼吸性粉尘环境浓度两种标准的分级)以及“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技术标准”、“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检测标准
”等标准,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为矿山企业对呼吸性粉尘的管理和检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鉴于矿山企业现行粉尘标准的状况和目前矿山粉尘监测的实际,呼吸性粉尘监测还应继续完善和推广。劳动部门应该依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对矿山行业和企业所采用的粉尘监测方式,进行分类指导,严格监督。
加强对矿山粉尘危害的监测,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布局合理、就近服务的呼吸性粉尘监测管理和监察体系。在劳动部的指导下,建立矿山工业卫生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和协调全国各有关行业以及重点产矿省粉尘检测中心的粉尘分析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劳动部和煤炭、冶金、
化工、有色等行业的矿山粉尘分析中心的作用。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属地管理、分级监察”的原则对所辖区内的各类矿山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抽检并对地方乡镇集体(个体)矿山企业的粉尘进行定期检测(参见“矿山呼吸性粉尘检测管理监察体系图”)。
逐步实行呼吸性粉尘检测单位资格认证和检验员持证上岗制度,力争三年内100%持证检测。并建立全国呼吸性粉尘监测数据库。
2.各级劳动部门要加大对矿山粉尘及其他职业危害的监察力度,每年由劳动部门至少组织一次对矿山粉尘及其他职业危害的检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检查次数,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对不合格的作业面必须提出监察意见。劳动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
违反国家有关工业卫生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应依法予以处罚。
3.制定相应的有关规定,规范各级劳动部门依法对矿山劳动条件进行抽查的行政行为。
4.个体防护是投入少、见效快、易管理的劳动保护措施。对矿山企业个体防护措施的监察应作为当前矿山工业卫生监察的重要内容。对矿山从业人员个体防护管理不力并导致伤害的有关责任人,应依法进行处罚。
5.根据国务院的《尘肺病防治条例》的规定,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研究制订“矿山防尘设施的鉴定制度”,并加强对矿山防尘设施使用及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6.根据我国矿山工业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危害防治发展的需要,多渠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合作领域,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经验、做法和科技成果,促进我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三)职业危害防治的科研和技术工作
开展对矿山职业危害,特别是粉尘危害的研究,大力促进矿山粉尘及其他危害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类学会、协会的作用,以矿山呼吸性粉尘检测装备、防降粉尘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防尘效果评价为重点,开展粉尘危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引导科研单位为矿山企业服务,督促矿山企业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动粉尘及其它职业
危害的治理。
对影响呼吸性粉尘监测质量的关键技术,要组织攻关并有所突破。如:提高采样器的流量稳定性、准确度、负载能力;研制流量脉动检测系统;加快对前级预捕器的理论研究,寻找适合我国特点的设计方法;制定粉尘采样器国家技术标准;提高测尘滤料的质量等。
对大型矿山,以高产高效、高强度采掘为重点,高效治理呼吸性粉尘为主要目标,完善和改进现有主要防尘技术,如超声雾化、高压喷雾,炮掘(机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新技术和装备等,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新型高效防治呼吸性粉尘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对露天矿山,采取汽车运输
路面扬尘综合治理措施,如道路抑尘剂,露天矿采场远程喷洒水车抑制爆堆铲装扬尘,钻机排放粉尘综合治理(包括低压脉冲布袋除尘器和金属纤维栅除尘器);使我国在本世纪末或更长一点时间对矿山尘害防治技术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对乡镇小型矿山企业的粉尘危害,以首先建立可靠完善的通风系统为主,对粉尘危害严重的作业点,要采取湿式作业、干式捕尘、就地净化等防尘措施。
在缺水地区广干式除尘技术措施,如干打眼孔口捕尘器等。
开展对矿山噪声及振动等其它职业危害的防治技术的研究。
建议对矿山职业危害防治的重点科研课题主要有:
(1)煤层注水效果适时监控防尘技术的完善提高
(2)高效控制采煤机周围呼吸性粉尘技术研究
(3)提高难注水煤层注水效果的研究
(4)液压支架抑尘、除尘新技术及装备的研究
(5)放矿口水降尘新技术及装备的研究
(6)综采回风巷除尘器及其综合技术的研究
(7)综掘工作面风浪三维流场及其对粉尘运行规律的影响的研究
(8)小型节能高效湿式除尘器及配套风机的研究
(9)总回风巷风流净化除尘器及其除尘系统的研究
(10)长掘进巷道局部除尘器及配套风机的研究
(11)炮掘工作面高效降尘水幕技术的研究
(12)炮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的研究
(13)湿式凿岩泡沫起泡剂与水混合优化效果的研究
(14)湿式除尘器水过滤循环系统的研究
(15)防水型高效路面抑尘剂的研究
(16)低压布袋除尘器小型化的研究
(17)深凹露天矿的通风技术的研究
(18)对矿井地热治理的研究
(19)矿山不同作业场所噪声危害评价
(20)矿山高效轻便局扇噪声控制设备的研究
(21)矿山手持工具降噪技术研究
(四)职业危害的治理
由于矿山的特殊情况,对职业危害的治理,特别是对尘害的治理,既是非常迫切的,又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政府对矿山职业危害的治理给予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及主管部门应重视职业危害,加强对职业危害进行治理。
1.劳动部门的重点是抓好“矿山粉尘危害评价治理与监察示范工程”,引导矿山企业加强粉尘危害治理。同时兼顾其它矿山职业危害治理技术的应用推广。
实施“矿山粉尘危害评价治理与监察示范工程”,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有一个示范工程,力争三年内以示范工程推动面上矿山尘害的治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矿山粉尘危害评价治理与监察办法”。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对噪声等其它职业危害的监测和防治。
2.企业切实加强对职业危害治理工作
企业加强对职业危害治理,首先要健全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有明确的负责人和职业危害防治专职技术人员,有足够的职业危害防治专职队伍,采掘工区有专职或兼职防尘员等职业危害防治人员;有保证职业危害防治特别是粉尘危害防治的专用资金;建立各项职业危害管理制
度,加强对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按规定配备检测人员和仪器;要有防治计划和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制、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制度;各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资料、报表要齐全准确。
企业要依法加强尘肺及其他职业病管理,依照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认真做好职业病防治、新工人就业前体检和接尘人员的定期体检,健全健康档案,做好职业病人的管理。
企业要按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做好各工作地点粉尘及其他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完善预防系统和加强各项有效防治措施。
矿山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应用以下技术措施:
(1)煤层静(动)压注水预湿润煤体防尘技术
(2)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
(3)放煤口、液压支架自动喷雾防尘技术
(4)破碎机声波雾化防尘技术
(5)破碎机高压喷雾降尘技术
(6)机掘工作面湿式综合防尘技术
(7)施转栅湿式防尘技术
(8)综掘工作面干式高效防尘技术
(9)矿石转载点预荷电喷雾降尘技术
(10)露天矿汽车运输路面道路抑尘剂
(11)锚喷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
(12)大巷风流自动喷雾降尘技术
(13)干打眼孔口捕尘器
(14)露天矿采场降尘远程喷洒水车
(15)其它有效的防尘和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图略)



1998年1月20日